航天失重效應模擬尾吊模型
1對1客服專屬服務,免費制定檢測方案,15分鐘極速響應
發布時間:2025-07-25 08:49:03 更新時間:2025-11-04 08:54:53
點擊:51
作者: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檢測中心
1對1客服專屬服務,免費制定檢測方案,15分鐘極速響應
發布時間:2025-07-25 08:49:03 更新時間:2025-11-04 08:54:53
點擊:51
作者: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檢測中心
| 資源中文名稱 | 航天失重效應模擬-尾吊模型 |
|---|---|
| 資源英文名稱 | |
| 疾病概述 | 2016年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發射、對接、分離成功和神舟十一號飛船的順利返回,標志著中國的載人航天戰略步伐已從短期飛行邁入中長期在軌駐留階段。人類50多年的航天飛行經驗表明,中長期航天飛行過程中,航天員處于持續失重暴露下的高負荷頻繁的出艙作業、交流受阻的狹小活動空間,導致心血管功能障礙、失重骨丟失和肌肉萎縮的同時,誘發出焦慮、抑郁,認知功能降低,甚至造成重大操作失誤。NASA(Nation America Space Agency美國航天局)在針對21世紀航天發展路線圖作出的風險評估報告中指出,未來國際空間站、月球飛行和火星飛行任務中,航天員對復雜操作作業能力的下降,是直接影響航天員健康和工作任務完成的主要原因。俄羅斯的航天飛行實踐表明航天員在飛行的頭半個月,出現記憶能力減退、近期記憶受損等現象。NASA于1998年就啟動了神經實驗室計劃(Neurolab Mission),希望通過對失重條件下神經系統變化的研究尋找到有效的增強航天員認知能力的措施。 |
| 實驗動物背景信息 | 大鼠、小鼠。多選用雄性。 |
| 模型制作方法 | 1、實驗耗材 傷濕止痛膏、醫用橡皮膏 2、實驗儀器和環境 模擬失重尾部懸吊實時監測的裝置 圖1 尾吊裝置圖及軟件界面圖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國航天員中心聯合研制)
3. 實驗方法 3.1造模方法 動物適應3-7后開始造模,將動物尾巴距尾根部約1cm處纏上傷濕止痛膏與醫用橡皮膏,通過金屬鏈條將其與尾吊儀相連。具體操作如下:將傷濕止痛膏剪成大鼠約長7cm,寬約1cm(小鼠長5cm,寬約0.5cm)的長條狀,將其中間段1/3長度延長軸對疊,兩頭端1/3處粘在大鼠距尾根部約1cm處,使其成一個環形結構,將醫用橡皮膏螺旋形包裹在其外部,避免滑脫。將一頭帶鉤的金屬鏈條鉤住環狀膏藥,另一頭連接尾吊儀微動開關的環形掛圈,根據需要調節鏈條長度,并用金屬夾將鏈條固定。尾吊模型動物尾部懸吊,前肢著地,后肢離地,身體與水平面成30-60°。 圖2 大鼠尾吊圖 3.2、檢測方法 根據模擬失重尾部懸吊實時監測裝置使用規范調節儀器,開始檢測,大鼠自由飲食飲水,全天24小時不間斷造模、檢測,造模時間依據實驗目的而定,通常為14天。14天后進行行為學檢測,行為學檢測期間應保持大鼠處于造模的尾平/尾吊狀態,在行為學檢測時應盡量減少動物的非尾吊時間,取下后及時檢測,檢測完后及時尾吊。具體實驗測試方法、檢測模式和評價標準見實驗方法。
4. 注意事項 4.1.尾吊會造成尾部的血液不循環,纏膏藥時若使用力度不合適,易導致尾巴逐漸紅腫、疼痛。尾吊時在纏尾部的膏藥時注意掌握力度,適時調整。 4.2.尾吊動物多偏狂躁,取掛時應異常小心,取掛時候可以一只手握住動物身體,防止其轉頭,另一只手將其從尾吊掛鉤上取下。 4.3.尾吊期間要保持尾吊環境的干凈整潔、室內溫濕度的適宜,以及室內的安靜,以保證結果的真實可靠。 5. 模型分析指標 5.1 行為學檢測 動物按相應分組在模擬失重尾部懸吊實時監測裝置中造模3周,造模期間每天8: 00pm 提取當天被監控動物( 8: 00am ~ 12: 00am) 、( 2: 00pm ~ 6:00pm) 、( 8: 00am ~ 8: 00pm) 、( 8: 00pm ~ 8: 00am) 、24 h 等5個時段自主活動數據。同時,每周檢測動物攝食飲水量和體重變化。攝食飲水量測定: 造模前一天和造模第7、14、21 天分別測定一次。測量當天上午8: 00 每只動物給予200g 飼料,200 mL 水,第二天同一時刻收集剩余飼料和飲水,攝食飲水量以食物飲水消耗絕對值來評定。體重變化測定: 在造模前一天和造模第7、14、21 天分別稱量體重并計算體重變化率,體重變化率= ( 第N 周體重- 實驗前1 天體重) /實驗前1 d 體重。 |
| 動物模型的評價與驗證 | |
| 保存方式 | |
| 更多相關 | 動物模型制備 |
證書編號:241520345370
證書編號:CNAS L22006
證書編號:ISO9001-2024001

版權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京ICP備15067471號-33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