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熱量檢測
摩擦是物體相互接觸并發生相對運動時產生的普遍物理現象,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機械能向熱能的轉化,即產生摩擦熱。摩擦熱量的生成與累積對機械系統的性能、壽命和安全性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過高的摩擦溫度可能導致材料軟化、潤滑失效、熱變形加劇,進而引發磨損加速、疲勞斷裂甚至系統失效等嚴重后果。因此,準確、可靠地檢測摩擦過程中的熱量(通常表現為溫度升高)是摩擦學研究的關鍵環節,也是機械設計、制造、運行監測與維護保養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
核心檢測項目
摩擦熱量檢測主要圍繞摩擦界面的溫度變化展開,核心項目包括:
- 摩擦副平均溫度: 表征摩擦接觸區域整體的溫升水平。
- 局部熱點溫度: 識別摩擦表面瞬時、局部的異常高溫區域,對預測材料損傷至關重要。
- 溫度分布: 測量摩擦表面或近表層在空間上的溫度梯度,分析熱量傳遞路徑。
- 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監測摩擦啟動、穩態運行、停止等不同階段的溫度動態特性。
- 熱量輸入速率/功率: 通過溫度場反演或結合摩擦系數與速度、載荷計算摩擦熱功率。
關鍵檢測儀器
根據測量原理和應用場景,常用的摩擦熱量(溫度)檢測儀器主要有:
- 熱電偶:
- 原理: 利用塞貝克效應(兩種不同導體/半導體連接處因溫度差產生電動勢)。
- 類型: 點焊熱電偶(嵌入試件或銷/盤內)、薄膜熱電偶(沉積在摩擦表面)、滑動熱電偶(通過滑動接觸測量對偶件溫度)。
- 優點: 成本低、結構簡單、響應快(小尺寸)、精度較高、能直接接觸測量。
- 缺點: 接觸式測量可能干擾摩擦狀態,空間分辨率有限,安裝位置和方式影響大。
- 紅外熱像儀:
- 原理: 探測物體表面發射的紅外輻射能量,將其轉換為溫度分布圖像。
- 優點: 非接觸測量,不干擾摩擦過程;可獲得全場溫度分布;空間分辨率高;響應速度快;可實時成像。
- 缺點: 需要清晰的光學通路;測量精度受物體表面發射率影響顯著;對反光表面或特定氣氛(如油氣煙霧)敏感;設備成本較高。
- 紅外測溫儀(點溫儀):
- 原理: 與熱像儀類似,但僅測量視場角內一個點的平均溫度。
- 優點: 非接觸、便攜、響應快、成本相對熱像儀低。
- 缺點: 只能測量特定點或小區域的平均溫度,無法獲得分布;同樣受發射率和環境光影響。
- 熱電阻(RTD):
- 原理: 利用金屬導體電阻隨溫度變化的特性。
- 應用: 常用于測量非摩擦面附近(如軸承座、油路)的溫度,間接反映摩擦熱效應。
- 優點: 穩定性好,精度高。
- 缺點: 通常體積較大,響應速度較熱電偶慢,難以直接用于高速動態摩擦接觸面測量。
- 光纖光柵溫度傳感器:
- 原理: 光纖光柵中心波長隨溫度變化發生漂移。
- 優點: 體積小、抗電磁干擾、可實現準分布式測量、可嵌入復雜結構內部。
- 缺點: 系統相對復雜,成本較高,安裝和標定有一定難度。
主要檢測方法
摩擦熱量的檢測方法主要基于所選儀器:
- 接觸式直接測量法: 主要使用熱電偶(嵌入或表面貼裝)或RTD。將傳感器直接置于或非常接近摩擦界面,實時采集溫度信號。關鍵在于傳感器安裝位置的選擇、熱傳導路徑的優化和信號采集系統的抗干擾能力。
- 非接觸式輻射測量法: 主要使用紅外熱像儀或紅外點溫儀。通過光學窗口(如藍寶石、石英玻璃)或直接在開放環境中觀測摩擦表面發射的紅外輻射來反演溫度。核心在于精確標定被測表面的發射率、消除環境輻射干擾。熱像儀法因其全場、非接觸、可視化的優勢,在摩擦熱研究中應用日益廣泛。
- 間接計算法: 通過測量摩擦系數μ、法向載荷FN和相對滑動速度V,利用公式 Q = μ * FN * V 計算摩擦熱功率(Q)。此方法依賴于摩擦系數的準確測量,并假設所有摩擦功都轉化為熱量。這種方法用于估算總熱輸入,但無法獲得具體的溫度分布。
- 熱流計法: 在摩擦副一側或傳熱路徑上安裝熱流傳感器,直接測量通過該截面的熱流量。適用于研究摩擦熱在系統中的傳導和分配。
相關檢測標準
摩擦熱量或溫度的檢測通常內嵌于摩擦、磨損或材料性能的測試標準中,標準對測試條件、儀器精度、數據采集頻率和報告內容做出規定,確保結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常見相關標準包括:
- 國際標準:
- ISO 12103-1: 道路車輛 - 用于評估過濾器性能的試驗粉塵 - 第1部分:亞利桑那試驗粉塵(部分測試涉及溫升)。
- ISO 12156-1: 柴油 - 使用高頻往復試驗機(HFRR)評定潤滑性 - 第1部分:試驗方法(記錄摩擦系數和溫度)。
- ISO 7148-1, -2: 滑動軸承 - 穩態條件下流體動壓滑動軸承 - 第1部分:圓柱軸瓦軸承的計算;第2部分:可傾瓦推力軸承的計算(涉及溫升計算)。
- ASTM G99: 使用銷盤式試驗機測定材料滑動磨損性能的標準試驗方法(常要求記錄摩擦系數和溫度)。
- ASTM G133: 使用往復球對平面幾何結構測定材料滑動磨損性能的標準試驗方法(常要求記錄摩擦系數和溫度)。
- ASTM G181: 缸套-活塞環摩擦和潤滑性初步篩選的標準試驗方法(記錄摩擦力和溫度)。
- 行業/企業標準: 各汽車、航空、軌道交通、能源裝備制造企業通常有更具體的內部規范和測試規程,對特定零部件(如制動器、離合器、軸承、齒輪)在工況模擬下的溫升限值及測試方法做出詳細規定。例如SAE J2522(盤式制動器臺架試驗規范)中明確要求監測制動盤/片的溫度。
選擇和應用標準時,需緊密結合具體的摩擦副類型、應用工況和研究目標。標準的嚴格遵循是保證摩擦熱量檢測結果科學性和工程價值的基礎。
CMA認證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
證書編號: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認可
實驗室認可證書
證書編號: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認證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證書編號: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